《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社科期刊网  2023-10-24 阅读量:687




本刊特稿


论历史主动精神

田心铭


【内容提要】历史主动精神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主动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历史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精神。它是人的主体能动性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历史主动精神的自觉表达和体现。历史主动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一切思想理论的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主动精神的集中体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在“两个结合”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是获得历史主动的现实途径。自我批评和自我革命是赢得历史主动的有力武器。敢于斗争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历史主动精神  “两个结合”  自我革命
作者简介:田心铭(1947-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91)。



名家访谈


着力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访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黄蓉生教授

本刊记者


黄蓉生,女,1955年生,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国家出版基金评委,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招标课题、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项目、重庆市社科重大委托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重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30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50余部。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

袁银传


【内容提要】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性概念,指称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发展过程。现代化是对传统文明的反思批判、辩证扬弃和整体超越,由反映现代精神的先进阶级来领导,主要依靠科技、资本、市场三大杠杆来推动,以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价值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观,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超越了资本逻辑主导的、以物为中心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化  共同特征  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袁银传(1965-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  430072)。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尺度与真理尺度的辩证统一

卢国琪


【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根本性质、基本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重大战略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高度凝练的系统阐释,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其价值尺度,又有其真理尺度。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尺度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合目的性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尺度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合规律性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尺度既有总体价值尺度,又有具体价值尺度,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尺度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和社会历史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尺度既有总体真理尺度又有具体真理尺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尺度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其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价值尺度与真理尺度辩证统一的现代化。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尺度  真理尺度  辩证统一
作者简介:卢国琪(1963-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  43006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根基

李  娟


【内容提要】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累了许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验和准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其核心要义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世界观、“道法自然”的方法论、“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聚焦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阐释和创造性转化,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推动人以生态公民的新面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及全球探索实现生态现代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传统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作者简介:李娟(1982-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5)。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要

商志晓


【内容提要】从“中华文明”概念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表达,再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命题,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建设、文明创造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在行动上的高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让我们拓宽视野、深化思维,为我们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新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程和发展相衔接、相映照,彰显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中国风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规定表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属性、人民主体地位等主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依循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联通中华民族历史文脉、拓展现代文明建设全球视阈。
【关键词】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商志晓(1959- ),山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山东济南  250014)。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陈志刚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铸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统一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治理思想和制度传承,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身理念,为党员干部修身为政提供丰富养分,不断推动自我革命,构建共产党人的“心学”;弘扬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包容性,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简介:陈志刚(197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732)。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价值意蕴及实践遵循

邹绍清


【内容提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要以贯通古今、贯通中外和坚持“三个面向”的宏阔视野,站在党的领导和治国理政的高度,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全方位地阐明其战略价值、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对新使命的创新性命题和战略性锚定,是以贯通古今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走向和未来脉动,是破解百年变局下世界各文明纷争和冲突的良方;准确把握其建设的根本实践遵循,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政治担当,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邹绍清(1968-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重庆  4007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关于“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韩美群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与全球视野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自信”重大命题和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关于“四个自信”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构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理论框架,拓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为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形态提供了新智慧。“四个自信”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两个大局”,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成熟思考,为新时代新征程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磅礴力量。
【关键词】“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韩美群(197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  430074)。


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研究

秦书生


【内容提要】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整个理论体系存在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理路。新时代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强化自身本领、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路径是其提出动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思想是其理论渊源,科学回答自我革命的内容、原则、要求是其主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要把握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用理想信念淬炼自我革命的思想武器,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推进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把党的自我革命引向深入,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关键词】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  自我革命精神  历史周期率
作者简介:秦书生(1963-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沈阳  110169)。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出场形态、力量构成、赓续路径

王钰鑫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同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相结合而生成的精神样态,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时空场域中进行的精神创造、建构和传承,是党积极主动改变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的精神写照和精神结晶。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精神系统,蕴藏着真理力量、理想力量、文化力量、人民力量、创造力量、道德力量等强大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如何赓续”这一课题,要走进历史深处,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要增强规律自觉,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着眼“两个全面”,增强新征程使命任务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出场形态  精神力量  赓续路径
作者简介:王钰鑫(1987-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西南昌  3300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理论叙事

林志友


【内容提要】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的非正义性,而且指明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非正义的前提条件。由此,马克思立足于共产主义社会,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以自由劳动取代雇佣劳动,重建个人所有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展现了劳动正义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提出和推进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超越,也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只注重物质财富而忽视主体价值的单一化发展模式的扬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科学认知和真正践行。
【关键词】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正义  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林志友(1970-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河南开封  4750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意识

唐正东


【内容提要】《实践论》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具体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重要发展的代表性著作。与苏联学者的相关论述不同,毛泽东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从一般认识论推进到了基于实践的认识论的理论层面,从而在实践是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之外,强调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等观点。同时,他把从认识向实践的转化从一次性的认识环节提升到了认识发展的无限推移性即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理论层面上。既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又得益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底,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创新性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毛泽东  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自觉意识
作者简介:唐正东(1967-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南京  210023)。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来路和旨归

——对马克思“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路向的继承和坚持

李  楠


【内容提要】马克思“批判的武器”理论彻底性和“武器的批判”实践坚决性的路向,从宏大的理论视野和深邃的历史格局出发为无产阶级指明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遵循,开启了无产阶级实现本阶级解放和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实践探索之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历经百余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立足于本国历史发展的时代使命,创造性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体系、道路指向、文化根基、制度架构上凝聚起历史自信的有机构成,为马克思“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路向赋予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与中国特征。
【关键词】历史自信  批判的武器  武器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作者简介:李楠(197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副教授,教育部思想政治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员(北京  102488)。


论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遵义会议精神的形成

杨  达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通过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一次重要实践,会议之所以开得起来、开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深处,深刻塑造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基因密码。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排除各种错误干扰,推动召开以遵义会议为转折标志的系列重要会议,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孕育形成新的精神成果,这就是以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为基本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这是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点上的独特而崭新的精神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精神
作者简介:杨达(1987-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研究员(贵州贵阳  550025)。



动态与信息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十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坛”综述

邵芳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阐释,2023年5月13日,“第十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坛”在大连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和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大连,围绕大会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贡献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世界大变局中的文化新使命与文明新形态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当代世界文化与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暨首届研讨会”综述

贾庆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更好把脉中外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2023年6月3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杂志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当代世界文化与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处、中国道路国际传播工作室共同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当代世界》编辑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共同协办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当代世界文化与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暨首届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大变局中的文化新使命与文明新形态”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达成了许多建设性共识。
70K
上一篇:《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
下一篇:《哲学研究》2023年第7期目录及重点文章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