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贸经济》2023年第10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社科期刊网  2023-12-05 阅读量:521
目  录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了地方政府行政绩效吗

肖 鹏  代龙涛 /5

政策脱钩与市场信念:来自隐债清零事件的证据

李 娜  冯美乐  刘 蓉 /22

价格冲击、资产抛售与银行网络系统性金融风险

周爱民  赵业翔 /40

“烧钱”行为与新经济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设计

郑志刚  金 天  张 浩  黄继承 /57

引入货币持有后的风险态度

易 祯  朱 超 /73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大客户依赖治理

邱 煜  潘 攀 /90

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空间结构的多极化变迁

郑江淮  孙冬卿  戴 玮  师 磊 /109

下游竞争与上游企业创新:理论与中国证据

刘贯春  戴 静  毛海欧  叶永卫 /126

市场型碳减排政策的价格竞争力效应分析

杨长江  阎晓璇 /144

汇率变动与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差异:基于国际游资套汇跨境流动视角

李 红  包 群  李 港 /161



内容提要

01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了地方政府行政绩效吗

内容提要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84个地级市2000—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地方政府行政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可以显著提升地方政府行政绩效;机制分析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而提升地方政府行政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社会公共服务质量较好、地方财政压力水平较小地区的地方政府行政绩效影响更加明显。本文研究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显著,但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旧存在,未来改革应从绩效理念、绩效评价和绩效监督出发,强化预算绩效的民生导向,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关键词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政府行政绩效  双重差分  服务型政府

作者简介  

肖鹏,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102206;

代龙涛,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研究生,102206。

02

政策脱钩与市场信念:来自隐债清零事件的证据

内容提要  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公司存在隐性担保关系,这种市场预期长期存在并成为一种市场信念,进而对政府隐性债务的有序化解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运用非参数与参数相结合的事件研究法,考察隐债清零试点事件对城投债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对隐债清零试点事件所释放的脱钩与救助信号具有非对称性反应,选择性的更相信救助而非脱钩,导致隐性担保预期被强化,城投债利差不升反降。这种选择性相信心理具有异质性特征,在债务率高的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表明,支撑市场信念的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基建投资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依赖。本研究揭示出市场信念下政策信号的非对称效应,从市场心理视角为隐性担保预期的易增难减提供了新解释,对于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完善隐债治理长效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隐性担保预期  政策脱钩  选择性相信  隐债清零

作者简介  

李娜,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611130;

冯美乐(通讯作者),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研究生,611130;

刘蓉,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611130。

03

价格冲击、资产抛售与银行网络系统性金融风险

内容提要  基于价格冲击下银行网络的直接损失特征,本文建立了多轮资产抛售(MR-FS)模型,构建了可内嵌于理论模型中的系统性风险相关指标,分析了银行间直接关联传染和间接关联传染过程,探讨了“网络和机构”双视角下资产抛售全链条机制,进而对价格冲击下中国银行网络系统性金融风险微观生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否显著积累的关键在于市场风险传染与资产抛售主体、个体抛售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小冲击下以小型银行系统去杠杆抛售为主的传染机制不会显著积累系统性风险;大冲击下以大、中型银行系统破产抛售为主的传染机制会跳跃式积累系统性风险。在传染风险来源方面,系统性脆弱集是外部风险的直接“放大器”,系统性传染集是抛售传染风险的主要风险来源。在风险影响因素方面,银行风险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力与价格冲击大小显著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网络脆弱性(包括杠杆水平和杠杆偏度)和规模集中度(包括资本的向上、向下集中度)。本文的研究为间接关联理论下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提供了中国视角下的经验证据,为监管部门开展异质性监管、识别抛售风险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价格冲击  资产抛售  系统性金融风险  MR-FS

作者简介  

周爱民,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300350;

赵业翔(通讯作者),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300350。

04

“烧钱”行为与新经济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设计

内容提要  为寻求市场快速扩张和业务模式加速成熟,新经济企业在外部融资推动下表现出独特的“烧钱”行为。这一内嵌于新经济企业的典型特征带来区别于传统企业的“蜘蛛状”现金流分布,以及特殊且复杂的权益融资结构,引发了本文对于“投资能否按时收回并取得合理回报”的公司治理问题的担心。本文以2009—2021年上市的美国中概股企业为例,实证检验“烧钱”行为对新经济企业公司治理制度设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烧钱”行为的新经济企业在上市时更倾向于采用双重股权结构,并通过创业团队成员兼任董事长或CEO形成控制权配置权重向创业团队倾斜的制度安排;而放弃部分控制权的外部投资者以签署具有董事安排限制条款的股东协议谋求控制权倾斜风险下的自我保护。由此上述兼顾创业团队和外部投资者利益的制度设计实现了新经济企业公司治理在创新鼓励与权益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本文的研究将为新经济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设计和上市制度改革带来积极的启发。

关键词  新经济企业  公司治理制度设计  “烧钱”行为  控制权配置权重倾斜  投资者权益保护

作者简介  

郑志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100872;

金天(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100872;

张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100070;

黄继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100872。

05
引入货币持有后的风险态度

内容提要  本文在Swanson(2012,2020)模型的基础上,将货币持有纳入跨期决策模型,重新考察了风险态度。我们发现,相对于消费和劳动而言,货币持有会使家庭面对风险时更为谨慎,这会改善风险厌恶被低估的倾向。基于中国家庭层面微观数据的测算结果发现,考虑货币持有后,中国家庭层面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均值为1.6398。这比Arrow-Pratt经典模型和消费效用模型的测算结果分别高出12.66%和27.88%。风险厌恶程度还表现出人口结构、城乡结构和消费结构异质性。进一步地,我们分析了中国家庭风险态度的决定因素,发现脆弱性越高、少儿抚养压力越小、健康程度越低的家庭,其风险厌恶程度越高。本文考虑货币持有的真实经济环境,为风险态度构建更准确的测算模型并得出多样化的测算结果,为理论建模中的参数设定提供参考。鉴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结构特征,随着中国家庭资产更多地货币化,以及老龄化带来的劳动供给灵活化、弹性化,家庭风险态度背后可能反映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资产配置和资产价格趋势。

关键词  风险态度  风险厌恶系数  货币持有

作者简介  

易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讲师,100070;

朱超(通讯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100070。

06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大客户依赖治理

内容提要  近年来,大客户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使企业经营发展遭受巨大冲击,外界对企业罹患大客户“依赖症”的担忧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文本分析技术为基础,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大客户依赖及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2)从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定价环节的作用机制上看,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赋能产品专业化发展、强化渠道建设能力、提升潜在降价空间这三条路径降低对大客户的依赖;(3)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面临的经济不确定性较大、所在地数字经济发展较缓慢,或者是非国有企业时,数字化转型对大客户依赖的治理效应更强;(4)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治理大客户依赖并非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而是能持续扩大销售收入。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本文不仅从新的视角推进了大客户依赖的相关研究,而且为更客观地认识和肯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关键词  大客户依赖  数字化转型  产品专业化  渠道建设  降价空间

作者简介  

邱煜,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博士,611130;

潘攀(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611130。

07

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空间结构的多极化变迁

内容提要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才集聚,以此带动创新资源集聚,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对我国增强经济增长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欧洲专利局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PATSTAT)挖掘了全球发明人才流动数据,对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的空间结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的空间结构呈现多极化变迁特征,即少数中心国家(包括美国、德国、中国等)越来越重要,而多数外围国家逐渐边缘化。针对上述典型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迁移模型,并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进行计量检验,发现发明人才流动存在互惠性、路径依赖效应、聚敛效应、传递结构和循环结构等内生机制,这些内生机制推动了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的多极化趋势。此外,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影响着发明人才的流动选择,是多极化变迁中极点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培育与创新中心国家的双向人才流动渠道,降低研发人员迁移成本,以优势高技术产业为抓手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高地。

关键词  发明人才流动网络  多极化  空间结构变迁  产业结构差异  时间指数  随机图模型

作者简介  

郑江淮,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210093;

孙冬卿(通讯作者),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210093;

戴玮,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210023;

师磊,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10023。

08

下游竞争与上游企业创新:理论与中国证据

内容提要  立足于纵向产业链视角,本文系统考察下游竞争如何影响上游企业的创新绩效。理论框架表明,给定创新活动能够降低上游企业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下游竞争引致的中间品需求规模增加将提升上游企业创新活动的边际收益,由此形成创新激励效应。随后,本文借助中国加入WTO这一准自然实验,结合分行业进口关税下降幅度和投入产出表对工业行业的下游竞争冲击程度进行测算,进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因果识别。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其配套专利数据库的计量结果显示,下游竞争显著提升了上游企业的创新绩效,而且该效应在行业竞争小、前期研发基础强和融资约束弱的上游企业更为凸显。进一步,下游部门的企业数量、行业竞争程度和中间品消耗量显著增加,证实了进口关税下降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强化了下游竞争并扩大了上游企业的产品市场规模。本文强调,进口关税下降引致的下游竞争会通过纵向产业链激励上游企业创新,这不仅证实了对外开放有助于强化中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而且为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下游竞争  上游企业创新  纵向产业链  市场规模效应

作者简介  

刘贯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510275;

戴静(通讯作者),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430205;

毛海欧,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430071;

叶永卫,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200433。

09

市场型碳减排政策的价格竞争力效应分析

内容提要  碳减排政策对价格竞争力的影响问题极为重要,但严格将价格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实际有效汇率作为分析对象的研究非常少见,且未能考虑全球价值链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影响。本文在气候变化研究中首次引入考虑全球价值链因素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成本传导率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对相关测算方法进行改进,据此在使用同一框架计算出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全行业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的基础上,估算了市场型碳减排政策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各国边际减排成本的差异较大,我国以34.45美元/吨的价格低于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其次,实施碳减排政策后我国产品价格的上升幅度整体可控,小于样本中多数国家(或地区);我国行业层面,电力、燃气、蒸汽与空调供应等高能耗行业由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较高,碳减排政策对产品价格推升作用显著,产品价格受到的影响最大。再次,通过对价格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价值链因素对于各国产品价格变动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综合考虑碳减排政策的价格效应与数量效应计算实际有效汇率,其变动情况反映出价格水平受碳减排政策影响较小的中国、印度以及墨西哥等国的价格竞争力有所提升。

关键词  碳减排政策  实际有效汇率  投入产出价格模型  全球价值链

作者简介  

杨长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00433;

阎晓璇,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200135。

10

汇率变动与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差异:基于国际游资套汇跨境流动视角

内容提要  国际游资跨境流动已经严重干扰一国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与健康运行,然而其行为具有高度隐蔽性导致难以被准确识别与监管。基于贸易伙伴国双边统计数据存在巨大差异的典型化事实,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与167个贸易伙伴的贸易镜像数据,以“811汇改”事件为政策冲击,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通过贸易渠道进行国际游资跨境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确给资本跨境流动带来了套利机会,在资本不能跨国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国际游资会借助贸易渠道,通过错报贸易数据实现跨境转移,从而导致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存在大量差异。贸易伙伴国的异质性检验表明,贸易伙伴的收入水平和贸易规模会影响汇率对双边贸易数据差异的边际效应,而套汇虚假贸易与错报行为不因距离远近而有不同,与同质产品相比投机者更倾向通过差异化产品的错报来实现国际游动资本的跨境流动,相对于低价值产品,投机者更趋向于选择高价值商品进行进出口错报。本文为有效防范与监管国际游动资本跨境转移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借鉴。

关键词  套汇  双边贸易数据差异  国际游资  贸易数据错报  811汇改

作者简介  

李红(通讯作者),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50002;

包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300071;

李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300071。

70K
上一篇:《中国哲学史》2023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下一篇:《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5期目录及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