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志》2023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社科期刊网  2024-02-26 阅读量:190




内容提要


再议方志学科体系的构建

——构建方志学科体系的意义、任务、路径

段柄仁


提要:构建方志学科体系是方志界的紧迫任务。核心是回答方志是什么、何处来、为什么、如何为等问题;路径是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指导思想的“总开关”,汲取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总结新方志事业的经验教训;总框架为志书是学科体系的主体知识,由主体知识产生的一系列派生知识,由此而升华的理论知识和人物知识。

关键词:学科体系  主体知识  派生知识



21世纪以来我国地方志研究课题发展的特征分析

——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地方志课题立项资料为主

赵伟洪


提要:21世纪以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地方志课题呈现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课题涵盖多学科,呈现综合性学科发展特征。地方志课题有3个研究重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的地方志文献整理和研究;我国现代化实践对地方志产生的新需求;地方志资料的数字化及数据库建设。西部地区地方志课题数量较多,且选题特色鲜明。东部地区单位获得立项数更多。立项单位以高校为主,地方志工作机构也获得课题立项。未来应把握地方志研究重点,着力打造地方志工作机构与高校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地方志研究资源整合。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  21世纪  地方志研究  课题  特征



地图如何叙事:《雍录》地图中的

空间叙事与叙事空间

王松


提要:程大昌通过绘制长安地图,将长安塑造为可供后世治理天下取鉴的参照对象,通过地图悄然完成关于长安的典范叙事。地图上的长安实际上发挥了构建空间叙事与提供叙事空间两类职能,并深度参与了这两种叙事。通过这两类叙事,长安由一处意义不明的地理“空间”变为意义清晰的“地方”。这两种地图中的叙事并不对立,或许在一幅图中同时存在,两者都使长安具有典范的样貌与意义。因此,阐明空间的地方意义应当是绘制方志地图的动机之一,也是我们理解其中叙事的关键。

关键词:方志地图  《雍录》  空间叙事  叙事空间



明清广东地理志书中省域图的绘制

李莉婷


提要:近来地图史研究蓬勃发展,方志地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亦受到关注,但是学界较少关注广东地理志书中广东省域图的绘制。笔者基于广东地理志书,初步探讨明清广东地理志中的广东省域图的现存情况、编绘缘由、成图时间、图说关系、图面内容及各图之间的承继关系。明清广东地理志书有15幅广东省域图,类型均为政区图,按绘制方法可分为道光前、后期;从成图时间、绘图风格及图面内容可分为3个谱系,即嘉靖《广东通志初稿》之《广东地理总图》、万历《广东通志》之《广东疆域图》和道光《广东通志》之《广东舆地总图》三派。

关键词:明清  地理志书  广东省域图  谱系



天启成都《府治合属郡县总图》研究

熊梅  林靖翔


提要:《府治合属郡县总图》作为天启《新修成都府志》所附舆图的首图,向世人呈现出晚明成都府的权力架构、政区层级、城池分布、军防要塞、交通道路等区域地理概貌,着重凸显成都府城的核心地位,服务于地方治理,反映了晚明成都府及其所属州县间的密切关联。虽有道路里程支撑,绘图者却并不以准确性作为首要考量,而重在政治和军事信息的“告知”,尤其对卫所和驿站的标注显示了绘图者对晚明成都府地缘格局的战略认知。纵观明代方志地理总图的绘制概况,《府治合属郡县总图》颇具时代典型性。

关键词:天启  成都  《府治合属郡县总图》  地理总图



明清方志的海防记述之形成与演变

——以广东澄海县为例

姚舒婷  黄忠鑫


提要:明清方志《海防志》的形成与演变是体现地方官绅海防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作为海防要地,广东澄海县的清代各版县志《海防志》之记述内容有显著变化。康熙、雍正两版县志名为“海氛志”,具有纪传体色彩,主要记录明代和清初的海盗代表人物;乾隆、嘉庆两版县志改以“海防志”作为篇名,相关记述转为编年体,并以按语等形式记录诸多重要海防信息。篇名与体例的变化,表明方志记载的重心从海盗事件逐渐转向海防建置和海防地理,反映出不同时期澄海地方官员与士绅的海防观念的变化,有助于审视明清海防思想演进的多种面相。

关键词:清代  澄海  《海防志》  海防记述



方志舆图中的明代南京桥梁分布及变迁

蔡明伦  李明啸  陆巍


提要:南京作为明代前期政治中心,水道桥梁建设得到大力发展,其建设规模一直延续到清末。明代南京城内部分桥梁后世消失。《洪武京城图志》对南京重译桥、乌衣巷的位置关系记载与高桥的名称由来、方位记载有偏差。通过将文字史料、考古发现与古旧地图相结合,对明代南京城内的桥梁位置进行复原,可尝试分析明清桥梁分布的变迁与居民区重心偏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明清  南京城  桥梁分布  《洪武京城图志》



明代敕修敬一亭的地方回应

——基于方志资料的考察

宫岩


提要:庙学建立敬一亭是明世宗“大礼议”过程中朝堂政治斗争裹挟文化、教育的重要事件,体现世宗捍卫君主权威的政治意旨,同时,也象征着以程朱理学为正统的国家意识形态对文化思想和官学教育的掌控。明代方志中对各地修建敬一亭情况多有记录,全方位反映了敬一亭事件的地方回应及影响。朝廷建亭政令在各级地方行政管辖范围内得到普遍的、有效的执行,敬一亭的政治意旨也随之向地方延伸,一定程度上起到训诫、警示地方官员的作用,其对程朱理学正统地位的宣扬虽然无法阻止阳明心学在基层教育中的滥觞,但不可否认敬一亭在地方社会发挥持敬修身、尊礼崇儒的教化功能。

关键词:敬一亭  地方回应  程朱理学  教化  庙学



清代学额与文风关系

——基于江苏方志的考察

柯丽玉


提要:清代配置学额时,包含了对文风定性和定量的双重衡量。清代以“清真雅正”的文风定性标准与应考童生数量两者,判定文风高下,从而影响地方学额。但因缺乏记载童生数的系统资料,导致文风作为学额标准的定量考察一直被搁置。而学田可替代童生数作为衡量文风的量化指标,从而弥补缺失。江苏省丰富翔实的方志资料提供确切的学田数据,经比对学额与学田,发现两者具有正向关系。这间接确证文风是学额的重要依据,也说明清代评判文风不只依据主观判断的定性标准,还包含可客观评判的定量标准。

关键词:文风  科举  学额  学田  方志



李裕民的山西地方志研究

刘益龄


提要:李裕民是国内著名宋史学者,在山西任教期间,致力于山西古方志辑佚、旧志研究与整理、新方志编修研究与指导,为山西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李裕民山西地方志研究的学术成就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学术界能有所了解,方志界能从中获得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李裕民  山西古方志辑佚  旧志整理  新方志评议


70K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3年第10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下一篇:《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6期目录与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