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2023年第11期目录及重点文章摘要
社科期刊网  2024-02-05 阅读量:188


新的文化生命体: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考察

张梧


[摘要]“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立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助于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与世界历史意义。在世界历史展开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体现了“非资本主义”属性,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契合之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前资本主义”属性,亟待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激活,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土壤,这正是二者的互相成就之处。进入世界历史后,“第二个结合”破解了如何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资本主义基础薄弱的古老中国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之谜”。当前世界历史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马克思主义的“再中国化”旨在实现“再现代化”,即合理扬弃资本主义现代化,在资本主义的文明限度上重新定义现代化,此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世界历史

[中图分类号]B0-0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于《资本论》的权力形态分析:马克思与福柯

林青


[摘要]在权力谱系的分析中,福柯借助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论述而呈现一种不同于传统司法概念系统的权力形态。福柯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具体分析,展示了一种具有历史和地域特征的在地化权力形式。这种新型的权力基于特定的空间而展开,并借助于技术化的操作而呈现。它本质上不再是传统的司法权力概念,即一种本质上是规则和禁令式的否定的权力,而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肯定性权力。在马克思《资本论》的权力形式分析所揭示出来的唯物主义属性的基础之上,福柯将权力的唯物主义表现集中于身体和生命之上,即一种规训的权力和生命的权力。虽然福柯将这种权力的属性称之为唯物主义,但其“唯物性”仅仅表现为与权力的司法系统相对立,而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具体的经济运作关系中来得到合理的阐释。

[关键词]权力;经济;技术;在地化;生命权力

[中图分类号]B0-0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程若庸“心学”思想及其意义——以人心道心之辨为中心

许家星


[摘要]宋元之际理学家程若庸《增广字训》精选前贤人心道心之说,并加以总结、反思,体现了兼容并取、继承批判的特点。他兼引程子与朱子对人心的不同观点,吸收黄榦颇具争议的喜怒哀乐为人心说,采用黄榦人心道心犹如道器的相对相即双重关系论。引入“气未用事”说作为考察一心是否分化为人心与道心的指标,反驳道心为未发、道心为性、中为未发及静处用功说,倡导动处用功。他主张“心不外乎此理,理不外乎此心”的心理相涵论,提出“此心为此道之统宗会元”,彰显了心对于道的实践能动性,以至被误认为心本体论。他主张欲有善恶之分,不能概以欲为不善,赞同“即欲以求诸道”和理欲同体之说。程若庸的心学思想体现了融通和创新精神,影响了元代以来的朱陆合流之说,在宋元朱子学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故研究程若庸的思想对增进理学范畴的认识及宋元理学演变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程若庸;人心;道心《;增广字训》;宋元朱子学

[中图分类号]B244.99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

明代甘泉后学的主要类型与多元流变的特点

姚才刚


[摘要]明代甘泉后学可划分为五种类型:以洪垣、庞嵩为代表的甘泉学之正传;以唐枢、蒋信为代表的折衷派;以何迁、吕怀为代表的“得甘泉学之一隅”者;以唐伯元、杨时乔为代表的偏向于程朱理学者;以王道为代表的湛门另类人物。甘泉后学的多元开展不但为岭南心学注入了活力,也推动了整个中晚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不过,这种情形使得甘泉学的发展脉络愈来愈模糊,到了湛门三传弟子那里,已难觅甘泉学的踪迹了,同时也增加了后世学者界定甘泉后学学派属性的难度。

[关键词]甘泉后学;类型;多元流变;中晚明儒学

[中图分类号]B248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暨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

“希望”何以被视为最重要“学说”甚或唯一论题——伽达默尔哲学中的“希望”之思探论

张能为


[摘要]“希望”问题在伽达默尔思想中具有整体性的、内在性的重要意义,是他后期声称的最重要“学说”,也是他没有任何保留地捍卫的唯一论题。伽达默尔承续海德格尔思想,既肯定时间性、历史性之于解释学的重大意义,也强调未来性之于实践哲学理智理想的内在关联。不同于将希望归为宗教上的上帝信仰、视作心理性的激情之物,抑或作为科学知识的应用的理解,伽达默尔把希望问题看作哲学性论题,将其置于“人的此在”的存在结构要素、实践哲学的“理智理想”和生活世界规划创造三个维度上分析,阐明希望既是人的此在的自身理解与规定,且由其显现而构成存在本身,也是实践理性具体化的普遍性理智理想,还是生活世界应有改变的可能性规划与期望构想。解释学存在论、实践理智具体化,整体方向性、未来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以及理性自由共同构成了“希望”之思的重要特性。伽达默尔主张希望不由外而来,而来自人的此在之理解,“逻各斯”与“努斯”精神相结合,是以善本身为目的的世界定向筹划。哲学的工作和任务在于,让超越性的“希望”得到理性化、具体化与现实化之规定、实行,以使人们从中获得关于希望的满足和实现。

[关键词]伽达默尔;希望;解释学;人的此在;理智理想

[中图分类号]B516.56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学院)

弗朗西斯·培根与第一哲学的重构

吴树博


[摘要]培根素以经验论者著称并为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然而,这种经验主义倾向并未妨碍他对思辨哲学传统的坚持和追求;相反,培根提出了自己的第一哲学理论并为之赋予了重要地位:他把第一哲学视为一门普遍的科学并将其作为一切科学之母。同时,培根还对第一哲学的内涵进行了变革:他清除了第一哲学的神学涵义,抛弃了其存在论和实体论的维度,只保留了对最高的原理和原因的研究。具体而言,第一哲学主要探究公理以及存在者的外来〈规定〉状态,并借此为一切科学奠基。培根对第一哲学的强调和重构不仅影响了他的科学规划和建构,也使第一哲学在近代早期哲学中受到了特殊关注。

[关键词]第一哲学;公理;超越者;工具论;自然哲学

[中图分类号]B561.21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70K
上一篇:《世界经济》2023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下一篇:《经济研究》2023年第11期目录及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