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5期目录与内容提要
社科期刊网  2023-12-15 阅读量:691

目录

·特稿 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专题·


宗教中国化的历史自信与“新宗教史”书写

游斌 / 001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五个着力点

高丽杨 / 008


·理论前沿 中国本土信仰考论·


崇功德与皇帝庙

  ——试析秦及西汉前期的地方皇帝庙制

李晓璇 / 016

一部演述关帝为地狱制定律令的宝卷

  ——明末黄天道《玉律经宝卷》试析

濮文起 / 024

从社学到社庙:明清时期泽州乡村文庙考论

王群韬 / 034

清代本土天主教徒《易经》的索隐法诠释

  ——基于吕立本《易经本旨》的个案研究

杨园章 / 043


·专家论坛 东南亚宗教研究·


儒释道融合在越南

  ——从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角度

谢昂 / 050

传统与现代之间

  ——南传佛教内观运动的探索与革新

雷晓丽 / 058

·现状研究 新时代宗教风险防范与治理·


邪教的情感动员及其防范应对

戴继诚 / 064

散布与聚合:宗教信息在互联网上的结构性特征初探  

黄海波 / 073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互联网宗教的法律治理

  ——以《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为中心

朱瑞 / 081


·国际视野 转型时期的宗教热点·


理性与信仰相融共生

  ——美利坚启蒙运动时期神学思想的历史嬗变

任裕海 / 088

从天主教霸权到多元宗教共生:南锥体国家宗教图景的变迁

[阿根廷]V. G.贝利贝奥 / 095

福利政治的运用与沙特王国什叶派政治斗争的转变    

李国强 / 102


·学术专题 藏传佛教研究·


继因明绝学  扬时代新风

  ——藏语学界摄类学百年研究探源溯流       

夏吾李加 / 110

民国时期西藏藏传佛教界爱国人士对西化教育的抵制与影响   

张世均 / 118


·深度解读 宗教哲学与思想探微·


论宗教神秘本质及诸因素的运演机制

周普元 周煜宸 / 126

权力、良心与秩序:约翰·洛克宗教宽容思想新探

袁朝晖 / 135

说一切有部的空间理论

  ——聚焦大种和极微的讨论

司冰霜 / 143

法眼文益的禅法思想与宗风特色

纪华传 / 151


·学海扬帆 宗教艺术观念辨析·


“籍先知以设譬”:《天路历程》的寓言与班扬的宗教身份

陈西军 / 158

在神学与哲学之间:梵蒂冈签字厅拉斐尔壁画析论    

吴雨帆 / 167

从“兰若”到“丛林”:论佛寺名称中森林意识的演化

孙悦 黄伟龙 / 174

佛教宇宙观图绘在12—18世纪东南亚的呈现

熊燃 / 182


近世东南亚佛教宇宙观图绘
熊燃 供稿(封二)
拉斐尔绘梵蒂冈签字厅壁画
吴雨帆 供稿(封三)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文庙大成殿   
李想 供稿(封四) 
本期英文目录
王旭 翻译


内容提要


·特稿 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专题·

宗教中国化的历史自信与“新宗教史”书写


游 斌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五千年中华文明为历史底蕴,作为在其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宗教工作,也应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寻找智慧之源,建立历史自信。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有必要将其置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脉络之中,建设与五千年文明古国相称的、与二千年中外文明交流史相称的中国宗教。从宗教中国化的视角出发,本文追溯了中国宗教的历史成就,包括一脉相承的宗教传统、超大型及深刻复杂的宗教体系、中外交流融合的宗教文明体,考察了中国宗教的历史精神,包括开放、创造、包容、凝聚精神。最后提出,历史自信具有勇于面向未来的维度,中国宗教学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指导,重整与书写“新宗教史”,包括“以中国观世界,以世界观中国”重整全球宗教史;以互成论来再思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待中国宗教互鉴史;以宗教史写作推动中国特色宗教思想体系的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宗教史学理支撑等。

关 键 词:宗教中国化  历史自信  历史成就  历史精神  新宗教史

作者简介:游斌,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教授。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五个着力点


高丽杨


内容提要:坚持中国化方向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中国化的本质就是解决宗教本土化与时代性这两个问题。对于道教这个唯一的本土宗教形式来说,主要要解决的是道教的现代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是在保持本有的中国特色基础上,构建新时代的教义思想体系、戒律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信众组织模式等,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的发展。

关 键 词:道教中国化方向  教义思想体系  戒律体系  管理服务模式  信众组织模式

作者简介:高丽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理论前沿 中国本土信仰考论·


崇功德与皇帝庙

——试析秦及西汉前期的地方皇帝庙制


李晓璇


内容提要:秦汉时期曾存在一种特殊的皇帝祭祀制度,在地方县道或郡国设立皇帝庙进行祭祀,可称为地方皇帝庙制度。不同于太庙,地方皇帝庙的祭祀往往由地方长官主持,其性质应属于非血缘人鬼祭祀。先秦、秦汉非血缘人鬼祭祀的对象均为有功于民之人,秦汉地方皇帝庙则祭祀功德茂盛的皇帝,并打破非血缘人鬼祭祀的区域性限制。遍布全国的地方皇帝庙形成秦汉帝国的皇帝崇拜。

关 键 词:地方皇帝庙  功德祭祀  皇帝崇拜

作者简介:李晓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一部演述关帝为地狱制定律令的宝卷

——明末黄天道《玉律经宝卷》试析


濮文起


内容提要:在关羽从人到神的历史文化进程中,流传于下层社会的民间宗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渲染造势作用。自明万历十八年(1590)神宗朱翊钧敕封关羽为“三界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以后,举国上下立即兴起了一股关帝崇拜潮流。作为这场信仰运动的思想回响,关帝家乡的黄天道信徒,以“玄天大帝”名义,于天启二年(1622)五月十日,在山西一个名叫“松柏亭”的地方,采用扶乩降鸾手段,编写了一部《玉律经宝卷》。在该部宝卷中,作者不仅推阐了关帝作为“协天大帝”所具有的“上司天”“下辖地”“中司世”的至高至尊地位,而且还演述了关帝为地狱制定律令的神圣事迹,因而在关帝信仰发展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

关 键 词:关帝  黄天道  地狱  《玉律经宝卷》

作者简介:濮文起,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从社学到社庙:明清时期泽州乡村文庙考论


王群韬


内容提要:山西泽州地区数量众多的乡村文庙,主要来源于元代修建的社学文馆。这些社学文馆普遍具有文教与祭孔的双重功能,其实质是一种“社学型文庙”。明代以后,泽州乡村的“社学型文庙”整体上趋于衰落,一部分逐渐演变为具有“春祈秋报”祭祀功能的“社庙型文庙”,主要采用供奉祭品、献演戏剧等礼仪实践。明清泽州乡村文庙从社学到社庙的演变过程,体现了儒家礼制的正统神圣符号在功能性整合的框架下与民间信仰传统及地方赛社习俗的持续互动与深度交融,以及国家礼制教化体系在地方社会“因俗而治”的适应逻辑与内在张力。

关 键 词:泽州  乡村文庙  社学  社庙  春祈秋报

作者简介:王群韬,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清代本土天主教徒《易经》的索隐法诠释

——基于吕立本《易经本旨》的个案研究


杨园章


内容提要:关于索隐法(Figurism)的研究相当丰富,但就研究对象而言,学界基本只关注耶稣会传教士群体,本土天主教徒方面则付之阙如,尚待进一步发掘。清乾隆年间山西临晋人吕立本撰有《易经本旨》,为本土天主教徒《易经》的索隐法诠释的重要案例。对《易经本旨》进行分析能为索隐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中国本土的视角,起到深化该主题的作用。同时,透过该个案,也将有助于理解清廷禁教后普通教徒的精神世界,考察不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的两类人在经典诠释理路上的异同,对天主教史、《易经》研究等领域有所裨益。

关 键 词:吕立本  天主教  《易经本旨》  索隐法

作者简介:杨园章,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专家论坛 东南亚宗教研究·


儒释道融合在越南

——从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角度


谢 昂


内容提要: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中国的儒释道几乎同时进入越南,很早就形成三教同源、三教合一思想,二十世纪20年代的高台教即是越南三教合一思想的升华。本文试图梳理越南历史上的三教合一的思想过程,对高台教对三教合一思想的升华进行阐述,揭示越南文化的内核,从而得出建立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关 键 词:佛教  儒教  道教  高台教  中越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谢昂,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讲师。



传统与现代之间

——南传佛教内观运动的探索与革新


雷晓丽


内容提要:内观运动是在内观修习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社会思潮,产生于经济、政治等社会因素急剧变迁的现代社会,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它对佛教传统进行了多层面的变通。作为佛教复兴的重要形式,内观运动重释佛教传统,在强调内部合法性的同时,从实践方式、教理主张、社会形态和动员机制等多个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调试,以比较润滑的方式潜入到现代社会中。

关 键 词:现代性  内观  佛教复兴

作者简介:雷晓丽,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师。


·现状研究 新时代宗教风险防范与治理·


邪教的情感动员及其防范应对


戴继诚


内容提要:情感动员是邪教组织欺骗痴迷者的重要途径,一般包括三个层次,首先,通过情景构建和认同塑造实现情感唤起;其次,通过话语策略激发情感共鸣;最后,通过网络谣言完成情感扩散。应对邪教组织情感动员,要破立结合,教育群众正确认识宗教现象,培育家国情感,解构邪教虚假情感,削弱邪教情感传播力等,最大程度减轻邪教对社会与家庭的危害。

关 键 词:情感动员  邪教传播  情感治理

作者简介:戴继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授。



散布与聚合:宗教信息在互联网上的结构性特征初探 


黄海波


内容提要:宗教信息在互联网上分布的结构性特征,是理解互联网宗教现象及相关概念的基础。在《互联网宗教信息管理办法》生效前,我国互联网宗教信息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多个维度上均呈现出散布与聚合并存的结构性特征,反映了互联网宗教信息产生、传布的规律。《互联网宗教信息管理办法》生效后将对宗教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发布和传播有更加明晰的规范,但此前的结构性特征仍然可能在新的规范环境中继续呈现。把握这一特征,对有效规范、管理和引导互联网宗教信息有所助益,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关 键 词:互联网宗教信息  结构性特征  引导

作者简介:黄海波,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副研究员。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互联网宗教的法律治理

——以《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为中心


朱 瑞


内容提要: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宗教安全呈现纵深复杂的样态。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宗教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宗教信息的非法传播问题和互联网宗教组织的管理问题。我国正在不断形成互联网宗教治理的法律规范集群,以《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为代表,其较为系统的回应了国家当下的互联网宗教安全问题和宗教活动的合法开展问题。未来期待更多的司法、执法、守法资源的投入,形成“良法”“善治”的协同治理格局。

关 键 词:总体国家安全观  互联网宗教  宗教安全

作者简介:朱瑞,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国际视野 转型时期的宗教热点·


理性与信仰相融共生

——美利坚启蒙运动时期神学思想的历史嬗变


任裕海


内容提要:美利坚启蒙运动的重要特质之一是宗教热忱与世俗学识的结合,以及理性、科学和宗教在美利坚社会中的共存与相融。这一历史时期启蒙理性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互动具有复杂性和生产性,由此形成了自然神论、惟一神论、普救论等神学观念和信仰形态。这些融合理性和启示的理性宗教反对加尔文主义的教义信条,包含了对神性、人性和人类福祉的乐观信念。启蒙运动影响下的神学思想和宗教实践同时也为美国早期的社会变革、道德思考以及共和政体的构建提供了助力。

关 键 词:美利坚启蒙运动  理性  自然神论  惟一神论  普救论

作者简介:任裕海,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从天主教霸权到多元宗教共生:南锥体国家宗教图景的变迁


[阿根廷]V. G.贝利贝奥


内容提要:16世纪以来,天主教在包括南锥体国家在内的拉丁美洲处于霸权地位。20世纪后,南锥体国家的福音派新教徒,与新纪元运动、东方宗教相关的灵性信仰信徒和无信仰人士开始增多,天主教的霸权地位受到动摇。天主教霸权地位的破裂、多元宗教共生是当代南锥体国家的宗教格局。在此影响下,当代南锥体国家的宗教发展呈现出脱离宗教的人数增多、宗教的去制度化与去组织化和宗教流动加强的特征。

关 键 词:南美洲  阿根廷  天主教  基督教  多元宗教

作者简介:V. G. 贝利贝奥(Verónica Giménez Béliveau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福利政治的运用与沙特王国什叶派政治斗争的转变


李国强 


内容提要:因为宗教信仰的差异,沙特王国的什叶派长期遭受官方宗教和沙特政府的歧视。20世纪50年代起,什叶派掀起了权利解放的斗争。什叶派的权利斗争始于经济层面的抗争,逐步过渡到政治层面的权利诉求,甚至提出了自治乃至独立的要求,遭到沙特政府的打压。面对什叶派的权利抗争,沙特政府长期进行刚性压制,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双方关系出现和解态势,沙特政府部分承认了什叶派的身份地位并赋予其一定政治权利,且更多采用福利政治等柔性手段处理同什叶派的纷争。福利政治的成效显著,它不仅推动了什叶派同沙特政府的和解,也维护了政治的相对稳定,更强化了什叶派对沙特王国的政治认同,因而福利政治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沙特王国什叶派政治斗争的转变。

关 键 词:沙特王国  福利政治  什叶派  权利解放

作者简介:李国强,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历代西北边疆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学术专题 藏传佛教研究·


继因明绝学 扬时代新风

——藏语学界摄类学百年研究探源溯流


夏吾李加


内容提要:本文在勾勒摄类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着重检视和反思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藏语学界发起摄类学复兴之路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照下全新提炼摄类学中富有唯物辩证思想创见。这对摄类学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合作交流,特别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重新评估摄类学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因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方面指明了方向。

关 键 词:因明  量理  摄类学

作者简介:夏吾李加,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研究员。



民国时期西藏藏传佛教界爱国人士对西化教育的抵制与影响


张世均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英国为培养为侵略中国西藏服务的人才,在西藏亚东、江孜等地开办英语学校,推行西化教育。此举遭到了西藏藏传佛教界以热振五世、三大寺僧侣为代表的爱国人士的坚决抵制,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关闭英语学校。西藏藏传佛教界爱国人士对西藏西化教育的抵制遏制了英国的文化侵略,促进了西藏地方的文化觉醒、遏制了西藏民族分裂活动,增进了西藏佛教界爱国力量的团结、改变了西藏民族振兴思路,促进了汉语教育的发展。

关 键 词:藏传佛教爱国人士  西化教育  抵制  影响

作者简介:张世均,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深度解读 宗教哲学与思想探微·


论宗教神秘本质及诸因素的运演机制


周普元  周煜宸


内容提要:神秘是宗教的根基,它只能被感知但不可描述、“不可言说”,是一种逃避理性意识的“被遮蔽”的非理性体验。奥托运用宗教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宗教“不可言说”的形而上学实体存在论,转化为一种主体的意识分析和生存主义的诠释学说。根据精神分析学潜意识理论,神秘居于潜意识层,是无法被理性所把握的非理性,它只能通过理性的被意识化的神圣来展现自身。神秘呈现神圣,而神圣遮蔽神秘,唯有通过凝视自为的神圣去还原自在的神秘,才能“回到事实本身”。

关 键 词:宗教现象学  宗教心理学  神秘  神圣

作者简介:周普元,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研究员。周煜宸,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新疆宗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权力、良心与秩序:约翰·洛克宗教宽容思想新探


袁朝晖


内容提要:约翰·洛克的宗教宽容思想是其哲学、政治、宗教思想的整体思考的产物,其在关于信仰与秩序,即宗教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方面,讨论了很多重要的议题。本文从洛克关于“灵魂拯救之事与官长无涉”这一政教关系的核心问题的讨论出发,探讨洛克就权力、良心与秩序——宗教改革伊始的核心议题做出的探索、阐释与突破,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和阐明笔者对洛克政教思想的核心观点的新的认知与探索。

关 键 词:约翰·洛克  信仰  宗教  政治

作者简介:袁朝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



说一切有部的空间理论

——聚焦大种和极微的讨论


司冰霜


内容提要:说一切有部的色法-空间理论在学界一直备受批评,批评围绕所谓极微造色说(量)与大种造色说(质)之张力展开。现有的教理学辩护尚未完全回应对方质疑,基于教理的进一步哲学阐释才能彻底回应此问题。剋实而言,有部之极微并非均质空间的单位量,而是相对对碍空间的呈现者,大种也非常一之质,而是生成此相对空间之力。加之极微与大种所展示的感受、行动维度,有部的空间理论实际上既远离了量质分离之批评,也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洞见。

关 键 词:色法  大种  极微  量质张力  动态相对空间

作者简介:司冰霜,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法眼文益的禅法思想与宗风特色


纪华传


内容提要:唐末五代时期,法眼文益禅师承先启后,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禅风。本文从“心地法门”“门庭施设”和“经典教理”三个方面,全面剖析了文益的禅法思想和创新特色。文益禅师在秉持禅宗一以贯之的“心地法门”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教理的阐发,倡导禅师要“通宗通教”,同时,他又不赞成那些将知见当做禅修的“知解宗徒”,而是以自家的特色发挥机锋棒喝的禅法。文益禅师采取折中的态度,对佛理、禅理的阐发使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既不滞于经教理论,也不一味地施以机锋棒喝,而是开始采用“拈古”“代语”“别语”的新形式来解说禅门公案,开启了两宋文字禅之先河。

关 键 词:文益禅师  心地法门  门庭施设  文字禅

作者简介:纪华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学海扬帆 宗教艺术观念辨析·


“籍先知以设譬”:

《天路历程》的寓言与班扬的宗教身份


陈西军


内容提要:《天路历程》中的寓言将班扬与激进分子和国教徒区分开来。激进分子抹杀了清教教义中永世和今世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滥用简明直白和经验的原则来解读《圣经》中的寓言,激起了轩然大波。班扬“籍先知以设譬”,强调寓言是在今世表达永世真理的手段,是他清教身份的载体。以帕克为代表的国教徒认为寓言与国教主张的语言机制背道而驰,班扬为寓言辩解表明了他的不从国教者身份。《天路历程》赋予了穷人获取和传播永世真理的优越感,说明寓言是班扬穷人身份的标志。这三种身份相互关联,构成了班扬完整的宗教身份。

关 键 词:寓言  《天路历程》  宗教身份  班扬

作者简介:陈西军,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神学与哲学之间:梵蒂冈签字厅拉斐尔壁画析论


吴雨帆


内容提要:神学与哲学作为两种传递“真理”方式,在艺术图像的历史中,以不同的形象呈现了两门学科的内在观念。神学象征着不可捉摸的情感表达和规范经义,而哲学代表了理智的逻辑思辨和数学推论。拉斐尔通过外在的高超技艺和内在的真挚情感,在梵蒂冈签字厅通过壁画完美表达两种思想,他以绘画方式在艺术图像中展现了人类知识的典范,成为艺术展现神学和哲学知识的重要里程碑。

关 键 词:神学  哲学  艺术图像  拉斐尔

作者简介:吴雨帆,浙江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从“兰若”到“丛林”:论佛寺名称中森林意识的演化


孙 悦  黄伟龙


内容提要:本义乃为自然森林的“兰若”成为佛寺早期之名,与修行维度的森林意识密切相关,但此类森林意识在印度“精舍”“伽蓝”与中土“寺”“庙”等佛寺名称中,皆出现不同程度疏离。及至中土禅宗以“丛林”作为禅寺别名,则不仅与“兰若”在森林之本义、精修之态度、开放之属性等多方面呈现精神相似的呼应,而且还最终实现中国化的突破——象征森林意识超出修行之生命维度,同时趋向生存、生产与生态等多个维度的大觉醒。

关 键 词:兰若  丛林  佛寺  森林意识

作者简介:孙悦,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士研究生;黄伟龙,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佛教宇宙观图绘在12—18 世纪东南亚的呈现


熊 燃


内容提要:本文全面搜集公元12世纪以后出现在泰国、缅甸等大陆东南亚国家的佛教宇宙观图绘,以这一系列图像为物证,考察佛教宇宙观在上述地区的图式呈现及在地化表现。通过梳理12世纪蒲甘的“三十三天说法”壁画、14—18世纪暹罗的“三界图”以及17—18世纪泰、缅贝叶及折页经书插图本中宇宙观图像的构形特点、意义内涵及可能存在的关联,指出宇宙观图绘随着时间推移而内容不断丰富、构形逐渐完整和系统化的过程,从而为考察12世纪以后上座部佛教宇宙论学说在东南亚本土知识场内的整合和演进路径提供文字以外的证据。

关 键 词:佛教宇宙观  图像  三界  东南亚  上座部佛教

作者简介:熊燃,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助理教授。

70K
上一篇:《金融评论》2023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下一篇:《台湾历史研究》2023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