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2023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社科期刊网  2023-09-19 阅读量:489

目录


·国际关系·

20世纪中立危机新探——以大国政治技术进步与集体安全为视

科学禁毒虚名下的利益考量:日本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

张雯 张勇安

尼克松冲击下日苏关系的调整与北方四岛问题(1971-1973)

张彬彬


·欧美思想文化·

古典传统与欧洲人对美洲的早期认知

王晓德

孔德与19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探索中的道德重建

倪玉珍

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为个案的探讨

张杨


·环境史学研究·

西方英语学界海洋环境史研究的兴起发展及其问

刘晓卉

美国外交史学环境路径的兴起与发展

姚念达


·中世纪史研究·

库莱讷敕令与加洛林时代君臣协商的政治文

朱君杙

十二世纪诺曼西西里王国与古典希腊文化的复兴

褚敏绮

第七届世界史研究前沿论坛暨世界历史编委会会议综

英文提要(Summaries)

孙剑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内容摘要



20世纪中立危机新探——以大国政治技术进步与集体安全为视

内容提要 1815-1914年可以被视为中立的“黄金时代”。此后,中立屡屡陷入危机。按程度降序排列,最主要的挑战来自大国政治、技术进步与集体安全。三者对中立的压制大多数时候并非平行推进,而是相互纠缠在一起,共同在引发乃至加剧中立危机方面发挥作用。然而,冷战结束后中立非但没有消亡,反倒呈现出长期存在下去的趋势。究其缘由,大体有三: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均未能支撑起长期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中立国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中立已然成为大多数长期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国家认同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与其说20世纪中立危机表明中立具有先天的脆弱性,毋宁说中立在历次危机中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关键词 国际关系 中立危机 大国政治 技术进步 集体安全

 图片

科学禁毒虚名下的利益考量:日本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


张 雯   张 勇 安

内容提要 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拉开了国际禁毒合作的序幕,会上达成了各国商议解决鸦片问题的共识。在参会国当中,日本的参会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为向国际社会展现日本的禁烟决心与成果,日本在准备参会阶段详细撰写所谓科学的调查报告,展示其在本土和殖民地实施的禁烟措施及成效,通过打造科学禁毒的名号,减轻参会国对其禁毒态度的怀疑,为其在殖民地的鸦片政策合法化与正当化奠定基础。实际上,日本并未全面收集殖民地调查数据,会上为维护其在殖民地的鸦片利润消极应对立即禁绝鸦片的倡议,甚至回避参与具体国际禁毒合作事务。由于大会最终达成的是不具有强制性的决议案,日本政府得以延续推行其既有的科学虚名掩盖下的毒品政策,阻碍国际禁毒合作进程,为其进一步利用毒品助力殖民扩张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 日本 万国禁烟会 国际禁毒合作 科学禁毒 殖民扩张


图片

尼克松冲击下日苏关系的调整与北方四岛问题(1971-1973)


张 彬 彬

内容提要 1971年尼克松宣布访华之后,日本和苏联开启了战略性接近的步伐,其标志就是1972—1973年举行的两次和平条约谈判。两国之间实现政治和解的最大障碍是所谓的“北方四岛”问题,其中的关键又在于对国后、择捉两个大岛的处理。由于日本始终不愿放弃对相关岛屿的主权诉求,苏联拒绝了来自日方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以“剩余主权”为前提的“分阶段返还”,旨在获取“事实主权”的长期租赁协定,以及寻求第三方势力介入的“国际途径”。之后,随着国后、择捉两岛的军事战略价值越发受到重视,以及国内“资源保护派”等保守势力的抬头,加之对美欧外交的进展降低了拉拢日本的紧迫性,苏联又相继撤回了经济和人道层面的对日让步措施。至田中角荣访苏之际,解决“北方四岛”问题的机会窗口实际上已经关闭。在冷战时期有关“北方四岛”问题的交涉过程中,既能看到美苏两大阵营在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军事对抗,又能看到日苏两国围绕战后秩序安排的修正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
关键词 尼克松冲击 日苏关系 北方四岛 主权诉求 战后秩序
 图片

古典传统与欧洲人对美洲的早期认知


王 晓 德

内容提要 “古典传统”可理解为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的一种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欧洲人观察异域人与物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以“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古典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哥伦布远航美洲之后固存于古典传统的中心主义迅速发酵,欧洲人对美洲的认知无不打上“我”优“他”劣的深刻烙印。这样,他们传递给外界的信息总是由固定模式塑造的美洲,很大程度上讲的是他们“脑海”中早就存在的美洲,而不是现实中的美洲。欧洲人把印第安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些特性按照自己所需无限夸大,以便“对号入座”他们已经设置好的框架。因此,欧洲人构建的印第安人形象并不能反映所观察对象的真实状况,只是他们虚构或创造出来的,以便为奴役土著人寻求不受到道德谴责的合法理由。追根溯源,这种认知方式只是古典传统中相关知识在新时空下的再现或延展。
关键词 欧洲古典传统 美洲认知 欧洲中心主义 印第安人 野蛮人

图片

孔德与19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探索中的道德重建


倪 玉 珍

内容提要 法国自18世纪末以来的总体性危机激发了思想家们探索社会科学的努力。复辟王朝初年,法国兴起了以萨伊为代表的、用科学方法研究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派,并出现了将社会重建的重心由政治斗争转向实业生产的潮流。与圣西门的合作促使青年孔德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政治与道德,并试图将政治经济学改造成社会科学。思想趋于成熟的孔德逐渐从政治经济学的欣赏者转变为批评者。他批评政治经济学派片面关注物质生产,忽视道德重建,不能在文明的动态发展中考察和评价事物。孔德认为真正的社会科学应当是一门建立在历史研究基础上,将经济、政治、道德等问题关联起来考察的综合性科学。出于对道德重建的重视,孔德关注同时代无产者的境况,并通过探索社会科学寻求解决社会冲突的方案。
关键词 法国思想界 孔德 政治经济学 社会科学 道德重建
 图片

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为个案的探讨


张杨

内容提要 20世纪60年代,在官私机制的大力扶助下,以“东方”(亚洲和北非)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国区域研究达到高峰期,并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力。然而,区域研究范式从一开始就面临挑战和批判。冷战“心智之争”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对亚洲研究构成了挑战;战后美国全球霸权的形成和权力分散化的双重趋势,亦使美国学术范式遭到来自亚非学术界的激烈批判。1967年在美国安娜堡召开的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是冷战背景下区域知识生产与传播背后的权力分配与竞争博弈的典型表现。安娜堡会议折射出知识权力博弈的三重景观:其一,传统东方学与区域研究尝试从不同路径重塑研究对象的博弈;其二,美苏之间力图填补“知识真空”,通过知识生产与传播来竞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博弈;其三,亚非学者抵制欧美国家试图借助知识传播重构新旧殖民主义的博弈。
关键词 冷战 知识权力 东方学 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 区域研究
 图片

西方英语学界海洋环境史研究的兴起发展及其问


刘 晓 卉

内容提要 海洋环境史是20世纪晚期兴起的史学新领域,它关注的是历史上人类与海洋环境的互动和相互影响。20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渔业资源衰退和海洋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历史学者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发轫于西方的海洋环境史在发展初期主要关注海洋渔业资源的多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视域扩展到历史上人类与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海洋环境史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时受到自然科学发展和史学新潮流的影响。海洋环境史研究不但拓展了环境史的研究范畴,挑战了传统环境史研究中陆地本位的历史观,而且证明了历史学者跨越学科界限与自然科学学者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环境史的书写提供了前沿范式。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西方海洋环境史研究在内容、方法、理论等方面遭遇一定的困境。
关键词 西方英语学界 海洋环境史 海洋生态学 海洋环境科学
 图片

美国外交史学环境路径的兴起与发展


姚 念 达

内容提要 进入21世纪,在国际环境政治和历史学新潮流的影响下,美国外交史学者将环境维度引入研究中,开辟了美国外交史学的环境路径。环境路径不仅探讨了环境外交与国际环境合作等新题材,扩大了外交史的研究领域,而且提供了审视外交史经典问题的新视角,完善了传统研究的解释框架。此外,环境路径促进了外交史与其他历史学分支学科的融合,淡化了学科界限,提升了外交史学的影响力。然而,目前环境路径的发展尚不充分,研究领域还存在诸多空白,对于不同时段的研究也不平衡,学者对材料的选取还存在偏狭之处。今后美国外交史学环境路径的发展应着力于发掘新材料,扩展研究题材和方法,深入分析环境因素与国际冲突的产生和解决、外交议题的创制和变化、国际格局的变迁、国际体系的演变等外交问题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美国外交史 环境外交 环境路径 环保运动 国际环境合作

图片

库莱讷敕令与加洛林时代君臣协商的政治文


朱 君 杙

内容提要 《库莱讷敕令》是西法兰克王国建立初期颁布的一道重要法令,该敕令颁布于西法兰克王国建立初期叛乱迭起的历史背景下,它的颁布有明确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义务,增强统治集团凝聚力以巩固新建王国的目的。《库莱讷敕令》所强调的君臣一体理念建立在法兰克人“君臣协治”的政治文化传统基础之上,该传统自法兰克王国立国之初即已实行,并非秃头查理时代独创。而且,这一政治传统被部分西方学者赋以“共识政治”的理论名称并予以学术化的阐释。该理论以“君权神授”论作为理论基础,强调王权与教俗贵族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之上建构一种“一体化”的和谐状态,以此维系王权在政治格局中的中心作用。《库莱讷敕令》竭力呈现此种理念,在颁布之初起到了黏合统治阶层并使之“一体化”的作用,但在秃头查理崩逝后,因王位继承危机导致王权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状态不复存在,《库莱讷敕令》所蕴含的“君臣协治”且平衡一体的原则无法延续,其凝聚封建国家的作用亦戛然而止。
关键词 库莱讷敕令 西法兰克王国 加洛林时代 秃头查理 君臣协商
 图片

十二世纪诺曼西西里王国与古典希腊文化的复兴


褚 敏 绮

内容提要 学界传统认为,在十二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拉丁世界主要通过阿拉伯中介与西班牙翻译运动了解古希腊书籍与知识。这一观点正在日益遭受质疑与挑战。由此,希腊文化对于12世纪拉丁世界的直接影响与意大利翻译运动成为学界重要议题。在12世纪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诺曼西西里王国,希腊文化迎来繁荣发展。在此时的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诺曼王族资助下的希腊式修道院成为希腊文化中心,它们提供希腊式教育,且储存、制作并流通大量希腊语书籍。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带来了古典希腊文化的复兴,多种古典希腊文学、哲学、医学与自然科学作品开始被抄写、传播以及翻译为拉丁语,成为十二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翻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十二世纪文艺复兴 翻译运动诺曼西西里王国 希腊文化 古典希腊作品
70K
上一篇: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2023年会在石家庄召开
下一篇:《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