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研究》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社科期刊网  2023-09-13 阅读量:606

从常寿宁案看明郑内部政治纷争


陈思


内容提要

发生于南明永历十一年(1657)的常寿宁案,背后实际上牵涉到明郑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在郑成功与以郑泰为首的明郑勋旧势力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明显的矛盾。郑成功试图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对勋旧重臣的管控,避免其势力过度膨胀对明郑政权造成损害。这自然引起了后者的不满,从而导致冲突。常寿宁案的发生正是这个矛盾的集中体现,并为双方在未来爆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

郑成功  郑泰  明郑勋旧  常寿宁案

作者 

陈思,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赉之以礼:台湾“番”目觐贺乾隆帝八旬万寿


刘灿


内容提要

乾隆五十五年(1790),台湾“生番”头目怀目怀等12人觐见乾隆帝恭贺八旬万寿,先后于避暑山庄、圆明园、紫禁城全程参加庆典活动。清廷办理“番”目觐贺事务时,既援照金川土司朝觐例给予宴饮待遇,亦依循“番”俗备办赐物、安排赏戏等活动。在要求“番”目尊奉朝觐仪制的同时,也因应其性情特点,减省接驾、随扈等繁复礼节。台湾“番”目觐贺万寿之行背后,反映出清廷对台地族群关系的协调与平衡,进而推动“番”屯制度的实施。乾隆帝通过化导边疆部众,不仅形塑了王朝的礼法正统地位,亦向朝鲜、越南等朝贡外邦彰显海疆永靖的图景。

关键词

台湾“番”目  朝觐制度  万寿庆典  理台政策  乾隆帝

作者 

刘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从档案看容闳在台湾的地产投资和开矿筹谋


宾睦新


内容提要

容闳与台湾颇有渊源。在台湾开埠之初,容闳通过上海中介公司,在基隆购买一处土地和两个煤洞筹划开采煤矿,后因开采煤矿计划失败转将基隆地产交予旅台广东同乡会垂远堂管理收取租金,用于慈善事业。1888年其堂弟容渭泉赴台处理基隆地产,却抵押地契获款后离去,后经广东同乡会交涉赎回。1895年容闳委托钟勉之递函交涉产权,未有下文。1898年容闳之侄容尚谦赴台处理,亦未有结果。1901年容闳前往台湾处理产业,基隆地产案得以解决。通过梳理容闳投资台湾土地和煤矿、委派亲友赴台处理地产,并亲赴台湾解决基隆地产案,可以看出容闳等广东人很早就参与台湾的开发与建设,亦可见大陆与台湾长期紧密相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关键词

容闳  台湾  广东垂远堂  基隆地产案

作者 

宾睦新,西安思源学院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



《台湾省通志稿》“光复志”探析


褚静涛


内容提要  

战后台湾修纂的《台湾省通志稿》是一部充满中华民族精神的台湾地区百科全书。作为《台湾省通志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光复志”简介台湾光复的总体进程,展现庆祝台湾光复大会的壮阔场景,保存了一批重要历史文献,如《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基于行政管辖和国际法理,证实台湾是中国领土。在反共意识形态的高压下,这本书较为简略,用词模糊,回避了一系列重要问题,未能真实反映台籍志士谢南光、李友邦、宋斐如等人的贡献。尽管“光复志”存在一些缺陷,自1952年出版以来,它的史学价值已被学术界正视与肯定。

关键词

台湾光复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台湾省通志稿》  “光复志”

作者

褚静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战后台湾思想文化研究·


罗宗洛与光复初期台湾大学接收及改制困境

 

尤淑君


内容提要

日本投降后,许多台湾民众积极支持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工作。罗宗洛与杜聪明为首的台籍教授合作,扩大录用台籍精英,也留用部分日籍教员,将台北帝国大学改制为台湾大学。然而,台湾与大陆仍是双轨体制,台币与法币价差甚大,国民政府无法拨款给中央驻台各级机构,暂由行政长官公署代垫,给台湾财政很大负担。台大校长罗宗洛多次请求行政长官陈仪垫付台大经费,但陈仪却想介入台大人事案,并欲自办省级独立学院,争取台湾高等教育的控制权,让罗宗洛相当不满。再加上双轨体制导致台大经费拮据,使台大医院的台籍医师未能及时补上编制,引发“罢诊风潮”,让罗宗洛决心辞职,也让许多台湾精英借题发挥,批评陈仪施政不公,抨击行政长官公署的经济统制政策,无形中埋下了二二八事变的火种。

关键词

  罗宗洛  陈仪  台湾大学  接收

作者

  尤淑君,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胡适与台湾四题

 

宋广波


内容提要 

胡适与台湾的渊源极深。他幼年时随母亲赴台与为官的父亲团聚,从此与台湾结下不解之缘。1949年以后两岸分隔,胡适一度对台湾当局心存幻想,希望把美国政制推行到台湾,因与蒋介石理念不合而遭到挫败。另一方面,胡适不遗余力推动台湾地区的科学研究,成为战后台湾科学研究的奠基人。在两岸关系上,胡适坚决反对“台独”,始终认为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相信国家终归会统一。胡适辞世后,长眠于台湾。无论是台湾对胡适的意义,还是胡适对台湾的意义,均极特殊而显著。

关键词 

胡适  台湾  反“台独”

作者  

宋广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求仁”与“归主”:徐复观在东海大学的

追求与抉择(1955—1969)


王志勇


内容提要 

  1949年后美国将基督教教育事业延续到台湾,于1955年在台中创办了东海大学,试图把东海办成一所真正的基督教大学。此目标再次遭遇中国民族主义力量的抵抗,这在创办初期的校长选聘和理念之争中均有体现。徐复观自创校伊始即执教东海,他真诚追求“求仁”与“归主”的相互融通,同时竭力抗拒文化殖民主义的逆流,以“人能弘道”的精神将东海变成中国文化中心,终致在排他性宗教势力的攻击中被迫退休。徐复观尊重基督教等宗教信仰,但他首先是“儒家信徒”,在其价值系统的位序中“求仁”高于“归主”。徐复观在东海大学的追求与抉择,再次表征了近代以来基督教大学办学中错综的政教关系和文教关系(儒耶关系)。

关键词 

  徐复观  东海大学  基督教  儒家文化  民族主义

作者  

  王志勇,邢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青年论坛·


限用与防范: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原子能合作的

起源与发展(1949—1964)


关鑫宇


内容提要 

1949年,囿于内部局势动荡和美方政策限制,国民党政权无力落实发展原子能事业的相关设想。1955年以后,受益于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美国相关政策的调整,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积极探索发展原子能事业,并达成对美合作。双方表面上延续曾达成的“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基调,私下却有不同盘算。台湾当局意在借美国先进的技术、人才、设备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契机往武器化方向发展。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借“和平利用”的口号,将世界各地潜在的拥核国家和地区纳入其监管体系,进而遏制核武器扩散并保持美国的核优势。因此,美国将台湾原子能事业限制在和平利用领域,对潜在的台湾核武计划加以严苛防范。美国与台湾当局的原子能合作成为美国成功制止核武器扩散的经典案例。

关键词

原子能  和平利用  美国  台湾

作者 

关鑫宇,中共滨海县委党校教师



台湾当局的对法宣传工作与困境:

以白勒德和远东问题研究委员会为中心(1956—1961)

 

张而弛

 

内容提要

1949年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失利,退守台湾。国民党政权与法国的关系一度陷入低谷,对法宣传业务亦趋于停顿。随着国民党当局在台湾站稳脚跟,他们开始谋求促进与法国的关系,期望通过对法宣传工作影响法国的外交政策。1954年台湾当局制定《加强对欧陆宣传计划》,雇用法籍记者白勒德为联络员在法为其宣传。白勒德创办远东问题研究委员会,并依托该委员会展开工作。由于白勒德的个人因素,以及中法建交是大势所趋,台湾当局对法宣传效果有限。

关键词

台湾当局  “行政院新闻局”  白勒德  远东问题研究委员会

作者

张而弛,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读史札记·


厦门两处明郑时期“国公”遗迹考

 

高黎

 

内容提要 

厦门岛内有两处“国公”遗迹,与明末清初的历史相关。经过考证,可以确认厦门传说中的“国公”即指郑彩,“国公府”是郑彩的府邸,但“国公墓”葬的应是郑联,郑彩坟墓尚难寻觅。建国公郑彩在厦门名气很大,影响颇远,研究郑彩在厦门的活动及其史迹,对于明末清初历史的研究,进一步探究台澎地区与大陆的历史渊源,深化郑成功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明郑时期  厦门  国公  郑彩  郑成功

作者  

高黎,厦门市博物馆馆员


70K
上一篇:《西亚非洲》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下一篇:国家新闻出版署公示“优秀科普期刊”与“期刊优秀科普专栏”推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