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社科期刊网  2024-02-05 阅读量:186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基于中外世界主义共同体思想研究的比较视角

李滨

【内容提要】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基础上是一脉相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认同建立于因分工带来的共同利益增进这一物质基础之上。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不发达和各国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现阶段国际交往的具体实践,强调尊重不同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多样性,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的和平共存之道,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其他中外世界主义的共同体存在较大差异。中外世界主义共同体的认同基础一般建立在某种超验的“他物”之上,其认同的基础大多归因于“天理”“理性”“宗教神谕”“绝对道德”等观念。中外世界主义共同体思想寻求的是去国家化,强调塑造国家制度的统一性,体现了世界主义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追求所谓先验的绝对伦理认同,而是从现实出发,遵从责任伦理,把各民族发展境遇的改善立足于可能的范围内,实现了对中外世界主义共同体思想的超越。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世界主义;大同社会;共同体
【作者简介】李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


全球气候治理议程中的军事排放问题——基于遮蔽型国际议程设置的视角

阎德学 张乐然

【内容提要】军事活动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乌克兰危机再度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军事排放的关注,但军事减排尚未在全球气候治理议程中得到足够重视。当前,基于国际议程设置视角将特定国际问题置于国际议程低位,使解决方案无法被有效提出或令其解决方案无法制度化,也是相关行为体设置国际议程的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构建遮蔽型国际议程设置框架,通过过程追踪法分析军事排放问题,发现在国际议程设置中确实存在一个“遮蔽阶段”:相关行为体在经过问题识别、定义和损益评估后,会出于时机未到却要抢占先机的战略考量故意遮蔽特定议题。随着“机会窗口”被打开,该议题将重新获得国际社会关注,其解决方案也可能实现制度化。这一研究视角和分析路径可以观察未成功进入决策状态的国际议题,为填补全球气候治理缺口提供一定的学术思考。随着军事减排的性质变化、美国及其盟友的损益变化以及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员国正密集讨论军事减排问题,在谋求该议题设置上的先发优势。
【关键词】军事排放;遮蔽型国际议程设置;国家安全豁免;《京都议定书》;全球气候治理
【作者简介】阎德学,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中心研究员;张乐然,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气候风险、治理能力与多边开发银行的气候融资
陈云轩 罗天宇
【内容提要】气候融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自多边开发银行2017年明确提出气候融资目标以来,其资金分配的公平性与合理性持续遭到国际社会质疑。国际组织自主性视角下的分析表明,多边开发银行资金来源的市场化导向与气候项目固有的前期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特征会束缚这类机构在气候融资项目中发挥公共职能。在内部竞争性审核机制中,气候治理能力强的国家在监测体系、配套治理措施与项目申请能力上更具优势,往往更容易得到多边开发银行的青睐;同时,对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依赖会促使多边开发银行重视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健康程度与信用评级,进而更愿意向气候风险小的国家注资。基于2015—2019年全球主要多边开发银行气候融资数据的混合效应回归模型以及针对尼日利亚与摩洛哥两个国家案例的对比分析都支持该观点:气候变化风险与一国收到气候融资的规模呈负相关,气候治理水平则与一国收到气候融资的规模呈正相关。多边开发银行的融资逻辑使得在气候变化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难以获得足够支持,造成了气候治理的“马太效应”,不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危机。
【关键词】多边开发银行;气候融资;全球治理;国际组织;气候治理能力
【作者简介】陈云轩,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罗天宇,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


地方政党能力、央地协调与跨界水政治——基于印度和孟加拉国互动案例的比较研究

全实 孙志强

【内容提要】经过长期演化,南亚跨界水政治已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印度和孟加拉国的互动进程即是代表性案例。作者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在流域国家均具备了跨界水合作意愿,尤其是印度主导推进合作的背景下,印孟水政治仍然呈现出合作与冲突并存的形态。基于政党中心主义范式,作者提出流域大国的地方政治是合作意愿与外交行为的核心联结,而地方政党能力和央地协调是其塑造多样化跨界水政治的关键变量。具体而言,印度地方政党的动员和治理能力是稳定水合作环境、保障水资源供应的重要基础,联邦与地方政府领导人在合作式联邦主义结构下的纵向党际协调则是印度凝聚水外交共识、缓解代理人问题的关键环节。在建立类型学框架的基础上,作者对印孟两国围绕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西孟加拉邦和比哈尔邦地区的互动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只有当高地方政党能力与高央地协调相互配合时,印度才能充分整合物质能力与合作意愿,将高层外交决策转化为双边长效机制。这一研究为探索南亚跨界水政治的复杂面相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借鉴,对发展中大国参与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国内政治过程研究也有相应的理论启发。
【关键词】跨界水政治;印孟水冲突;地方政党能力;央地协调;非传统安全
【作者简介】全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孙志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机器学习在冲突预测方面的局限——基于对暴力预警系统的再检验与讨论

刘辰辉 唐世平

【内容提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领域的研究越来越依托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热门工具之一。在和平与冲突研究领域,作为预测冲突的重要手段,机器学习算法认为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得到的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国家的冲突行为和冲突事件。一些项目并没有事前公开其数据、算法和代码,因此无法对其预测能力进行评估。另一些项目和研究虽然公布了它们的数据和算法等,但在关键指标上表现欠佳。通过检验暴力预警系统,发现该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相关分析对非洲地区冲突的预测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无论是基于统计学建立的因果关系模型还是机器学习挖掘出的关联性规则,都无法精准预测未来发生的冲突,其原因在于国家的内外部环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新冲突的发生可能受全新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还可能是由不同机制驱动所致,但这些因素都无法被机器学习与算法所捕捉,这导致相关模型和算法缺乏外部效度。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方式预测冲突这一涌现性结果的前景并不乐观,研究者在对冲突进行预测时还需要融合多种方法。
【关键词】机器学习;冲突预测;社会结果;非洲地区冲突;行动
【作者简介】刘辰辉,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高级数据分析师;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一切为了理论——理论化与整合性的案例选择策略

游宇 陈超

【内容提要】案例选择策略在理论生成和理论验证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案例类型与理论化之间的关系值得展开讨论。基于不同的理论作用和受控比较的基本思维,可以归纳出三种主要的案例选择策略:第一种策略基于理论预期与现实案例的受控比较,用于选择最不可能案例或最可能案例;第二种策略通过求异或求同的受控比较设计,分别选择结果不同的最大相似案例或结果相同的最大差异案例;第三种策略综合了前两种策略的案例类型和比较思路,通过建构因果条件组合的类型学选择,既能支持理论生成又能进行理论验证的多样性案例,并以此作为跨案例比较与案例内分析的基础。在综合分析这三种策略的差异与共性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如何将这些多元的案例选择策略整合为统一的分析框架。除了通过跨案例比较和条件验证型案例内分析构建理论外,这一框架还强调了一种案例内多阶段受控比较的机制分析思路,能够更有效地结合理论生成与理论验证。

【关键词】案例选择;理论生成;理论验证;比较方法;案例内分析
【作者简介】游宇,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超,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70K
上一篇:《财贸经济》2023年第12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下一篇:《世界经济》2023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