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社科期刊网  2023-12-19 阅读量:581



习近平文化思想阐释专栏


编者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新时代新征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本刊特设“习近平文化思想阐释专栏”,以“七个着力”重要要求为指引,围绕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组织系列文章,以理论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早期两大主流治世理念的生成文化背景及政治影响

郑杰文(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与路径

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华文明的多维度解读

周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与“破圈”传播

王艳(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华文明包容性与中非文明互鉴

郭佳(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02

专题研究


杜甫《天狗赋》“献赋”性质考论

吴怀东


内容提要 

杜甫现存六篇赋,其中五篇属于“献赋”,只有《天狗赋》缺少作为“献赋”的直接证据,导致其性质不明。汉代的献赋求仕之风,以及唐代延恩匦制度,是此赋产生的文学传统与社会制度基础。《天狗赋》再现唐玄宗骊山游乐生活,并沿用中古狗赋以良犬隐喻人才的表达惯例,兼顾歌颂皇帝与抒发怀才不遇之感,颇具匠心。比较《天狗赋》与杜甫其他诸赋如《雕赋》的异同,可以推断出此赋也属于“献赋”,但创作时间较早。作为献赋求仕的必要环节,韦氏家族为杜甫提供了重要帮助。杜甫执着献赋以求仕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 

《天狗赋》 献赋 投匦 骊山 韦济

[作者简介]

吴怀东,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过专著《杜甫与唐代文学论稿》等。



杜甫献《三大礼赋》后未能立即授官原因新考

孙微


内容提要 

对于杜甫献《三大礼赋》后为玄宗所赏却并未立即授官的问题,学界有拖延、作梗和守选诸说,却均不能完满地解释个中原因。实际上,杜甫在《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中明确交待了自己献赋受赏却未授官正是由于李林甫的“忌刻”。然因旧注家未能找到天宝十载李林甫“忌刻”文士的史实,故只能以天宝六载的“野无遗贤”事释之,这种注释中的史事错置最终转移并遮蔽了研究者的视线,遂使真相失之眉睫。今从《册府元龟》所载天宝间历次求贤诏书及杜甫相关诗文考知,杜甫献赋求仕、召试文章背后正是天宝十载怀才抱器举人群体应诏之事,李林甫出于对文士的忌惮,延续了对文士的打压政策,再次将应诏文士全部斥落,故杜甫虽为玄宗所赏,却仅得出身,并未授官。

关键词 

杜甫 《三大礼赋》 参列选序 《册府元龟》 怀才抱器

[作者简介]

孙微,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出版过专著《清代杜诗学史》等。



清前中期桐城杜诗阅读传统与桐城义法的生成

程维


内容提要 

清代前中期,桐城出现了非同寻常的杜诗研究热潮。奇特的是,这些杜诗研究者无一例外都从属于一个由宗族、姻亲、师友关系组成的阅读社群。社群中的士人通过集体研讨、家族传习、过录编印、相互序跋等方式达成集体阅读的效果,形成了阅读模式的趋同性。桐城杜诗学集体摒斥“诗史”和“一饭不忘君”两种学说,并提出自己的核心阐释理论,即“以意逆志”说。这种阐释模式偏向于文学本位,因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诗歌章法、意脉等问题上,为桐城派章法学的出现提供了理论积淀。而桐城杜诗学为“以意逆志”所设计的阐释法门和学习路径,正是刘大櫆、姚鼐“因声求气”“由粗入精”理论的先导。

关键词 

杜诗 阅读传统 桐城义法

[作者简介]

程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发表过论文《保傅制度与辞赋造作》等。



庄子“雕琢复朴”隐喻发微

张腾宇


内容提要 

“雕琢复朴”是庄子思想中的重要隐喻,反映了漆园经历对庄子思想的深刻影响。在批判以儒、墨、法诸家为代表的百家众技残生损性基础上,庄子借漆园漆事以“应帝王”,通过“雕琢复朴”隐喻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如何全生葆真进而实现天下治这一重大的时代之问。其中,“朴”隐喻天地万物浑然天成之性;“雕琢”指与天之雕琢相对的人之雕琢,隐喻百家众技残生损性之“伪”,其伪在于以“绳墨规矩”为依据,以成器致用为目的,崇尚文饰之美,喜好矜巧夸能;“复朴”隐喻解构百家众技之伪而全生葆真,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关键词 

“雕琢复朴” 庄子 隐喻 漆园

[作者简介]

张腾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发表过论文《〈老子〉“小国寡民”之义辨正》等。



“风”中的啼鸣声:近古禽言诗及其文化意涵

叶晔


内容提要 

禽言作为一种有关声音的文学表达方式,其基于自然地理的地方经验及由此产生的民生批评,及基于轩采风的歌咏文本与其对自然物态的听觉摹拟,都源于古典“风诗”的传统。然与上古以来的禽鸟寓言相比,“拟人言”与“通人语”,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类共情与批评的方式,通过对后世遵循的“圣俞体”的考察,可大致梳理出禽言“解语造境”的基本机制及其艺术美感特征,进而借“假喻达事”之法实现对儒家“风诗”批评传统的回归。而禽言诗中不断扩充的地方性知识,既是“风”之物类化的一种表现,亦因“一禽多言”的现象,触发了诗人对风俗、方言甚至民族语言等问题的思考。由此渐兴的闻禽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观鸟传统,可视为一种东方特色的人类之于自然的文明觉醒。

关键词 

禽言 拟声达意 假喻达事 地方性知识 汉字文化圈

[作者简介]

叶晔,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发表过论文《外少陵而内元白——晚明乐府变中“诗史”知识的隐显》等。



以“韵”为核心的唐宋词调字声组织

田玉琪


内容提要 

唐宋词人创调,特别是两宋词人创调的字声安排,有着简洁实用的法则。这就是以“韵”声为核心。一个词调首先确定韵拍、韵声,继而确定韵句及邻韵句字声组织。无论平声韵词调还是仄声韵词调,韵前一字主要用平声,仄平平、平平仄为各自韵句尾三字的字声并于一调中反复出现,三、四、五、六、七、八字句的律句类型也因此确立。邻韵句与韵句的组合搭配,也首先看邻韵句的尾字与“韵”的字声关系,相同则以同向、不同则以反向来安排全句字声。由此一调平仄字声便被创调者快速地安排。此或为唐宋词人特别是两宋词人创制新调时的未言之秘,也是我们今天词调研究、词体创作时的方便要诀。

关键词 

 韵句 邻韵句 仄平平 平平仄

[作者简介]

田玉琪,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过专著《北宋词谱》等。



余象斗及余氏书坊之于公案小说类型发展的意义

涂秀虹


内容提要 

书坊编刊兴趣和能力是明代公案小说类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公案小说发展成为小说类型,关键在于小说体式中插入“书判”、突出司法属性,从而生成新的结构形式和叙事品质,形成书判体公案小说的类型特征。书判体公案小说的形成以余象斗《廉明公案》为标志,至《龙图公案》而终结。公案小说类型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余象斗出身儒业和书坊世家的双重学养与禀赋。公案小说的发展,却因建阳书坊人才匮乏而难以为继,余氏书坊后人或沿袭余象斗而力有不逮,或因阶层跃升而无意于编写面向底层的通俗小说。公案小说的兴衰,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的文学史现象。正是文学内外诸因素交互影响而产生的历史合力,推动了小说文体和小说类型的产生与演进。

关键词 

公案小说 书判体 余象斗 建阳余氏书坊

[作者简介]

涂秀虹,女,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过专著《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等。



清代江南村夫子的文化底基作用与诗歌形象

罗时进


内容提要 

清代江南村夫子曾经在社会底层文化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形成了一种文化和文学现象。对此,他者的书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其自我叙述也不尽一致,这是社会群体的复杂性与书写者体验感的差异使然。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阶层和一批诗人,他们本然地存在于历史和文学史的时空中。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文本,不但能够看到村夫子特殊社会身份的意义,也能发现其以知识蒙师、清傲君子、底层贫者等多重形象出现于诗歌中的艺术价值。揭开这个底层诗世界的帷幕并进行深入考察,具有社会史和文学史研究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 

清代江南 日常生活 村夫子 底层文人 诗歌形象

[作者简介]

罗时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过专著《文学社会学——明清诗文研究的问题与视角》等。



邵齐焘与清代中叶骈文的审美性转向

吕双伟


内容提要 

清初延续明末审美性骈文崛起的趋势,陈维崧等人以复古为革新,力求摆脱宋元以来以应用性四六为主的态势,在体裁和题材上开拓创新。但或以齐梁初唐为宗,或以晚唐为尚,或以两宋为法,各有不足,多繁缛腻滞。雍乾时期的胡天游推崇燕许,所作骈文多奥博沉雄,气势恢宏,但仍以应用性为主,影响多在馆阁庙堂。邵齐焘有意创新,以简远冲淡、节短韵长之辞,复开汉魏六朝特别是晋宋美文之径;还提出了“清新雅丽,必泽于古”“皆于绮藻丰缛之中,能存简质清刚之制”的理论主张,并在创作中努力践行。这使得其审美性骈文的成就达到了乾隆前中期高峰并影响了以洪亮吉为代表的常州骈文派的形成,从而推动了清代中叶骈文的审美性转向。

关键词 

邵齐焘 骈文 清新雅丽 简质清刚 审美性

[作者简介]

吕双伟,湖南师范大学辞赋骈文研究中心教授。出版过专著《清代骈文理论研究》等。



《西游记》“李卓吾评本出自世德堂本”说质疑

胡胜


内容提要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西游记》明刊百回本重要刊本之一,存世有14部之多。主要分为甲、乙、丙三个版本系统,其先后嬗递顺序为:丙本—甲本—乙本。学界习惯上认为李评本是由世德堂本衍变而来。这里存在一个认知偏差。李评本现存刊本梓行的时间较现存世德堂本更晚,有部分版本特征与世德堂本相同或相似,但这并不能证明李评本源出于现存世德堂本。经过多重比照,可以看到:李评本和现存世德堂本同源,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嬗递关系。二者应源于同一底本,这个底本有可能是世德堂本的初刻本,也可能是我们未知见的其他版本。

关键词 

李评本 世德堂本 《西游记》 底本同源

[作者简介]

胡胜,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发表过论文《叠加的影像——从宾头卢看玄奘在“西游”世界的变身》等。



碑刻、历史档案与吴敬梓家世生平辨析

郑志良


内容提要 

根据吴敬梓祖母的墓志铭与严长明《八表停云录》,可以确定吴敬梓原名吴学栻,字仪张。《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原型是吴敬梓本人,杜少卿名仪,即取自“仪张”之“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多份与吴敬梓家世有关的档案。分析档案,可以得知吴雱远与吴雯延并非同一个人,吴敬梓的“生父、嗣父说”不能成立。吴雱远是吴敬梓的堂叔,吴敬梓的家难应与其有关。与吴敬梓“生父、嗣父说”相关的是吴敬梓进学的年龄问题,我们确定吴敬梓考取秀才的年龄是二十三岁而不是十八岁,时间在雍正元年(1723)。学界认为曾任良乡县令的吴鏊、任普宁县令的吴文熊是吴敬梓之子,根据档案记载,这些说法也不能成立。

关键词 

吴敬梓 家世生平 碑刻 历史档案

[作者简介]

郑志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出版过专著《明清戏曲文学与文献探考》等。



03

学术广角


商人神祖在古代神系中的地位流变

——中国古代神系层累性的一个案例

张开焱


内容提要 

商人至上神祖夋(帝俊)在后世演变成舜与喾,在不同时代神系中地位不断下降。《山海经》所载商代神话中他是最高天神、百族祖神,夏周诸族神祖均为其裔属。到春秋战国时代,他成为后出圣君尧的臣属。在战国至西汉早期的黄帝神系中,他由黄帝神父降为黄帝裔孙。在楚帛书伏羲神系中,他又成为伏羲晚出属神。到上博楚简《荣成氏》,其前更有22位古帝。到中古盘古神系,他已寂寂无名。商人神祖在不同时代的神系身份和地位变化,凸显了中国古代神系的层累性。越早出神祇在后世神系中地位越低,越晚出神祇在当世神系中地位越高。导致此层累性的原因,乃是一切神系皆为时人据其时代文化与政治需要而选择编组的。这种层累性也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神话学现象。

关键词 

商人神祖 历代神系 层累性

[作者简介]

张开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授。出版过专著《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源流与叙事类型研究》等。



04

学术综述


《诅楚文》考辩与屈原变法的时间问题述评

张树国


内容提要 

《诅楚文》是一篇对楚檄文,也是唯一现存的用秦篆书写的祝盟文本。战国时期秦惠文王为发动对楚战争,诅咒“楚王熊相”诸多恶行,将檄文布告给秦国奉祀的大神巫咸、亚驼、大沈厥湫,以保佑战争胜利。这篇檄文作于秦楚丹阳大战之前。“熊相”是《诅楚文》这一秦国诅咒文本中对楚怀王酓槐的贬损性称谓,体现了指称敌方为兽类图腾的巫术心理。《诅楚文》出土于北宋时期,在欧阳修《集古录》、苏轼《凤翔八观》诗、董逌《广川书跋》中都有记载,南宋章樵《古文苑》保存了完整释文,与郭沫若《诅楚文考释》所收拓本对照,古今辉映,相得益彰。《诅楚文》所载史实见于《左传》《国语》《史记》等传世史书,对认识屈原变法的动机与时间有很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诅楚文》 屈原变法 楚王熊相

[作者简介]

张树国,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版过专著《战国秦汉简帛与文学关系研究》等。



05

读书札记


高士奇《江村销夏录》成书考

徐志超


内容提要 

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著录书画信息向以体例严谨、规范著称,被称为“江村体”。通过将《江村销夏录》与相关作品原作及其他书画著录文献对比,探究史源,可知该书的编纂除了抄录原作,还有部分内容是转录其他文献而来,其中取自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的内容最多;《江村销夏录》对原作相关信息有大量删减及改动,并非完全客观著录;其编纂体例亦非首创,同样源自《式古堂书画汇考》。这些问题与以往学界对《江村销夏录》的认识有所不同。

关键词 

高士奇 《江村销夏录》 取材 体例

[作者简介]

徐志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发表过论文《王僧虔〈论书〉辨证》等。



06

学术信息


“北疆语言文化——武川镇考古暨北朝文化史”学术论坛召开(23)

“第七届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多维视域中的明代文学”研讨会召开(128)

“‘三大史诗’与文学传统学术研讨会暨‘三大史诗’传承人培训学术会议”综述(184)

“中国文学的雅俗、民族、传承与地方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2022年年会”综述(186)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2023年年会暨海南首届区域文学文献学学术研讨会”综述(187)

70K
上一篇:《文学评论》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下一篇:《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年第5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