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研究》2023年第4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社科期刊网  2023-11-27 阅读量:511



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建构及其原创性贡献

赵中源  黄罡


内容提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成分和基础性工程。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其理论建构以探析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转向的动力及内在机理为指向,以诠释“国家”与“治理”的兼容与耦合为发端,以推动构建“善治”的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为目标,在理论议题上回应“中国关切”,在逻辑演绎上创造“中国话语”,在形态建构上呈现“中国范式”,在价值指向上追求“中国之治”,并在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层面上形成了新突破,历史性地回应了“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的重大命题。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  理论逻辑  原创性贡献



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新时代建构及未来展望

陈  朋


内容提要:自我革命表明中国共产党以自我调适的方式加强自身治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自觉。作为政党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自我革命在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历程中一直被认真对待。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紧扣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这一关键命题,推动自我革命走向制度性构建,健全完善管党治党的责任制度、构建一体推进的“三不机制”、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制度执行落实是其具体表现。新时代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实践探索,释放出巩固执政地位、彰显使命自觉、密切干群关系等多种效能。中国特色的政党治理逻辑,从深层次预设了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某个阶段的权宜之计。未来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亟需从价值、机制和主体等层面作出重点推进。在价值层面,把人民至上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在机制层面,把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和一把手监督机制作为着力点;在主体层面,推动行动主体形成制度认同和理性自觉。

关键词:自我革命  政党治理  制度规范体系



百年变局下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

变革需求与中国作为

肖晞  宋国新


内容提要:百年变局正以前所未有的变革广度与深度展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美战略竞争、俄乌冲突、世纪疫情等高威胁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增多并相互交织发展,推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同时,安全问题性质的重要变化、安全危机的急剧扩散化和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化与不确定性,加之大国竞争加剧、国家中心主义回归和西方安全治理缺位,导致以国家为中心和以霸权模式为主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出现了过载和失灵,亟待进行系统性变革。当前,积极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与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中国国家安全力量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此,本文提出“中国引领+协同共治”模式,从理念-组织-机制三个层面来塑造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从共识-权力-利益三个维度来提升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国际安全问题和适应世界新的安全环境。

关键词:百年变局  全球安全治理  安全问题  体系变革  中国作为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当代审视及其转化方式研究

刘学斌


内容提要:从当代立场审视,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产生、存在于传统社会,既具有前现代性,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正面价值,同时,除了与特定历史阶段治国实践相联系的特殊性,也具有联通古今的共通性和反映一般规律的规律性。所以,在当代社会,古代治国思想既需要进行转化,也可以实现转化。转化不是古代治国思想变成现代治国思想,而是对古代治国思想的激活和资源化重用,更是当代思想理论认知的深化。转化需要在取向上完成从民本到民主、从稳定为主到稳定与发展并重、从单向度的独治到合作的共治的转换。此外,还需对部分要素进行代换,如将人性代换为人民性,对一些观念作出新的诠释,如重新诠释顺应自然、正与回正、自我约束与相互礼让等。

关键词:治国思想  国家治理  转化方式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危机动员与“道统”正当:古代中国灾荒治理的运作逻辑

——基于宋代淳化至绍兴年间江浙地区瘟疫的史料分析

谭海波  石一琨


内容提要:荒政是我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历代统治者面对灾荒危机时,常常会采取动员的措施,以稳定社会、维护秩序和巩固统治。动员型灾荒治理背后体现出古代中国独特的运作逻辑和丰富的文化意蕴。本文在对话行政生态论、资源动员论和道统论的基础上,构建了“风险感知—资源摄取—道统正当”的分析框架,对宋代淳化至绍兴年间江浙地区的瘟疫治理实践开展微观史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古代中国灾荒治理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和文化情境特征的政治过程,围绕危机动员的政策议题,君主、官僚和社会力量之间展开了复杂的策略互动,“何时动员”取决于君主与地方官员对统治风险的感知,“如何动员”体现为官僚体系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与由内而外的社会整合,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摄取,而“为何动员”则源于儒家“道统”的赓续与价值的宣扬。研究结论可以为中国国家治理提供历史镜鉴,也为中国式危机管理的学理分析提供可能的思路。

关键词:灾荒  危机动员  道统正当  瘟疫治理  运作逻辑



风险差异、空间基础与社会反应:特大城市的风险放大路径

——基于43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吴晓林  李慧慧


内容提要:特大城市不但存在各类风险隐患,还面临风险放大的挑战。既有研究从“社会主体、文化情感与媒介传播”等方面分析了风险社会放大过程,但忽略了风险的内源特征与空间基础,缺乏全链条的过程化探讨。本研究引入风险“内源性、空间性与社会性因素”的三维分析框架,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特大城市的风险放大现象。研究发现,特大城市发生风险放大的可能性排序为“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存在“社会助推、响应失灵、空间脆弱与外力塑造”四种路径。风险放大以内源性和空间性因素为充分条件,以社会化过程为必要条件。初始风险越严重、社会反应越强烈、空间基础越薄弱,风险的放大概率越高。“媒体报道、公众关注和人口集聚”是风险放大的三个促进变量,“政府响应”与“物质基础”则可能发挥阻抑作用,政府响应差未必直接导致风险放大,但有效的政府响应能阻抑风险放大。建议特大城市政府重点预防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风险的放大,关注风险严重性、媒体关注度与公众注意力等因素,提升政府响应效率与基础防御能力,实行差异化防控政策。

关键词:特大城市  风险放大  国家安全  风险防控



工作专班如何落实非常规任务?

——重构科层制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

李娉  杨宏山


内容提要:工作专班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应对复杂问题的一种常见组织形态,既承担任务协调的功能,又负责具体项目的落实到位。非常规任务与科层制治理的内在张力是设置工作专班的逻辑起点,工作专班不是对科层制常态运作的替代,而是应对环境突变的一种调适机制。它利用科层体系的现有资源,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治理结构,在科层组织中嵌入隐形化的项目团队,推动非常规任务的高效落实。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工作专班“08环境办”的典型案例研究显示,该专班依靠任务驱动的人员抽调机制、责任驱动的资源抽取机制、项目驱动的知识应用机制、业绩驱动的评优激励机制进行运作。工作专班有效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落实非常规任务的能力,为重构科层制治理积累了新经验。

关键词:工作专班  非常规任务  专班治理  超部门结构



街道办事处决策过程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

——以H街道办事处为例

李振  李晓鹏


内容提要:党政机关决策过程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但以往研究缺少对不同决策案例的比较分析,也没有关注基层治理的决策过程。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H街道办事处决策过程的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和定性文本分析,呈现了街道办事处决策主体、客体、平台和决策行为的多样化。随着对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街道办事处的决策过程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制度化:形成了相关的制度文本,决策程序固定化,以及权威性决策平台的确立。街道办事处决策过程的制度化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基层治理中的具体体现。但街道办事处决策过程的制度化并未完全实现,非重大事项的决策规则还不明确,部分决策环节存在不确定性,既有制度文本的执行也不到位。影响街道办事处决策过程制度化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来自上级的压力和动力、街道办事处应对治理任务的需求、决策主体拥有的资源支持状况,以及相关制度文本的清晰程度。

关键词:决策  街道办事处  制度化  非制度化  影响因素



现代化叙事的中国逻辑与范式重构

陈曙光


内容提要:现代化是每一个国家的普遍命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大格局,决定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不可避免受西方现代性观念的支配,走上“现代化在中国”的道路。“现代化在中国”,也即西方现代性观念和现代化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洋务自强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的相继失败,标志着“现代化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伟大样本,注定只能走具有本国特点的现代化新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术语革命和范式重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在中国



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与中国式现代化:政党中心主义的新发展

宋雄伟


内容提要:社会形态的变迁具有内在规律性,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也不是机械的线性演变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政党基于历史与现实联结而构建和选择的结果,明显地体现了“政党中心主义”的理论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以及理性与情感的互动中,形成了以“政治判断力、政治认知力、政治引领力、政治整合力与自我革命力”为主要内容的强大政党政治能力,实现了国家建构、制度建设,以及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有效地规避了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国家失败、政府失效、市场无序和社会涣散的弊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能力是在总结党的政治优势经验和世界各国发展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政党中心主义的理论范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  政党中心主义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建构主义转向

马雪松  冯修青


内容提要: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析路径,在外部资源借鉴与内部理论完善的双重动力下发生建构主义转向。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中获取建构主义研究灵感,为了弥补研究不足、促进理论融贯、扩展内生维度,改造政治科学观念研究的分析术语并拓展观念因果机制研究。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建构主义转向衍生出侧重利益建构、内在因果、观念塑造的观念制度分析路径,强调主体间性、话语阐释、意义框架的话语制度分析路径,以及看重修辞策略、符号互动、叙事结构的修辞制度分析路径。总结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建构主义转向的启示意义,需要归纳建构主义取向制度研究在动态视角、研究基础、因果阐释方面的突出贡献,反思建构主义取向制度研究在研究定位、分析维度、利益界定方面的现有局限,据此提炼本土政治学概念构建、方法运用、议题扩展的理论发展经验。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建构主义  政治制度  内生性制度变迁



中国式现代化与政治学研究新探索

——“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重点研究议题高端学术沙龙”会议综述

童群霖  常士訚  杨佶欣


70K
上一篇:《世界历史》2023年第4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下一篇:《世界文学》2023年第5期目录及内容提要